PRODUCT LIST
| | 0411-82741620|
Language
X close
锁骨的常见伤病与健康防护

医用护理

锁骨的常见伤病与健康防护

2020-09-21

1、锁骨的构造与功能:

  人的锁骨位于胸腔(胸廓)前上部的皮下表层,长度与从手腕到中指尖距离相近,横于颈部和胸部交界处,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可区分为一体两端。其中,中间部分是锁骨体,内侧端粗大,2/3凸向前方,外侧端扁平,1/3凸向后方。其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呈“S”形,左右各一块,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同时也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锁骨的常见伤病与健康防护

  锁骨作为肩带组成骨之一,其近端依靠胸锁韧带与胸骨柄相连,形成胸锁关节,其远端依靠肩锁韧带与肩胛骨的肩峰相连,形成肩锁关节,其外侧依靠喙锁韧带(由斜方韧带和锥形韧带组成)与喙突相连,形成喙锁关节。锁骨也是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三角肌、胸大肌(锁骨部)、锁骨下肌、锁骨舌骨肌等多块重要肌肉的起止点,同时可以参与正常的呼吸协助运动。作为胸廓上口分界线的一部分,锁骨的功能是支持肩胛骨,维持肩关节的位置,确保上肢骨与胸廓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此保护肋锁间隙内的诸如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气管、食管等一系列软组织和身体器官,并有利于上肢的灵活运动。

2、锁骨伤病的种类、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1)、锁骨骨折

  锁骨是肩带组成骨之一,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具有维持肩关节的位置,增大上肢活动范围,保护其下方的血管、神经、气管、食道等软组织的重要功能。

  常见的锁骨伤病以间接暴力导致的锁骨骨折为主。由于锁骨位置表浅,当肩关节受到撞击,或上肢过渡被拉伸时,均易引起锁骨骨折,其中锁骨完全折断约为15%。常见的受伤机制为侧方摔倒,肩部着地,惯力传导至锁骨,发生斜形骨折。也可因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肩部传导至锁骨,发生斜形或横形骨折。直接暴力可由胸上方撞击锁骨,导致粉碎性骨折,但极为少见。发生骨折时,若移位明显,可引起臂丛神经损伤。

锁骨的常见伤病与健康防护

  锁骨骨折的类型相对比较简单,但分型较多。常用的锁骨骨折分型有Allman分型、Neer分型,另有Craig对上述二者的改良和吸收版、Edinburgh分型以及骨科创伤学会(OTA)在AO分型的基础上提出的OTA分型,均对锁骨各个部位的骨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归纳。

  根据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的不同,锁骨骨折可发生在锁骨的近端和远端,有时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多见于锁骨中段和外1/3交界处。锁骨远端骨折常因肩部的重力作用,致使骨折远端向下移位,而近端则向上移位。移位程度较大者,则多合并喙锁韧带损伤。锁骨中1/3是两段横断面形态不同的骨骼交界处,是骨折的易发部位,约占所有锁骨骨折的80%,而锁骨外1/3骨折约占15%,锁骨内1/3骨折约占5%。锁骨中段骨折后,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近折端可向上、后移位,远折端则由于上肢的重力作用及胸大肌上部肌束的牵拉,导致骨折远折端向前、下移位,并有重叠移位。

  锁骨骨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肩关节失去支持,呈拉长、内移和向前移位的畸形,局部肿胀疼痛,锁骨上下窝变浅消失,上肢外展或上举困难,皮下淤血,压痛感明显等。肉眼或触摸均可感受到裂口。若骨折移位并有重叠,则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儿童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直接暴力引起的锁骨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锁骨受外力撞击发生的骨折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 5%~10%。儿童锁骨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成人多为斜形、粉碎形骨折。锁骨骨折的患者中约90%以上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法整复、冷敷、理疗、药物及护具固定等保守疗法或护理便可取得满意效果。对于无移位、青柳骨折等患者,可直接使用专业设计的锁骨固定带(8字固定带)、配合前臂吊带或三角巾,固定、制动、悬吊3周即可康复。对有移位的骨折患者,应先行手法复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螺旋或横端骨折以及伴有皮肤缺损或血管、神经损伤者,应切开复位后,行钢板、锁骨钩内固定术。在常规性治疗及术后康复期间,应同时使用锁骨固定带、前臂吊带等固定和制动支具,悬吊前臂,并贴胸固定上臂,通过稳定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为患部提供相对安全的静养空间,视恢复程度而分阶段进行功能性锻炼,可有效提高骨折后的康复护理效果。

(2)、肋锁综合征

  锁骨为S状弯曲的细长骨,位于皮下,为颈与胸两部的分界,是上肢与躯干间唯一的骨性联系,维持肩关节在正常位置,增加上肢的活动范围和提高劳动效能,分布至上肢的动脉、静脉血管和神经、淋巴管均在锁骨中段后方通过,解剖位置极为重要。改图1、腋下动脉左移  2淋巴垂直,3腋下静脉下移  4身体边缘线在上面。

锁骨的常见伤病与健康防护

  肋锁综合征即胸廓出口综合征,又名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过度外展综合征等,是指胸廓上口出口处因锁骨或第一肋骨形态改变而致使肋锁间隙进一步变小,导致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臂丛神经、淋巴管等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上肢血管、神经症状的总称。导致锁肋间隙变小的主要原因有:第一肋骨本身呈水平位或者较高位的畸形;颈胸段脊柱侧弯或先天性半椎体导致第一肋骨上移;锁骨或第一肋骨骨折,愈合后出现大量骨痂,或错位愈合,导致肋锁间隙缩小;锁骨粉碎性骨折、错位,导致神经或血管受损;锁骨下肌肥大,压迫间隙内的神经、血管等软组织。

  肋锁综合征是肩臂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根据被压迫部位的不同,其症状也各不相同。压迫相关神经时,颈部、肩部疼痛,同侧上肢呈放射性麻木,有不适感和麻刺感,肌肉萎缩无力,特别表现在前臂和手掌的内侧。压迫血管时,手部有间歇性疼痛、肿胀发凉、皮肤干燥,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

  肋锁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与前斜角肌症候群(因前斜角肌水肿、增生、痉挛导致斜角肌间隙狭窄而卡压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相同,可使用理疗、护具固定与制动、按摩、针灸等予以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者,则需行第一肋骨切除术等手术予以治疗。在保守治疗期或术后康复期间,为配合常规性治疗,确保功能性锻炼的正常进行,均应同时使用专业设计的锁骨固定带(8字固定带)或前臂吊带等医用护具,上提肩部,通过物理施压与制动,稳定锁骨与肋骨的生物力学结构,缓解因肋锁间隙变窄对隙内血管、神经等软组织挤压所带来的症状,以此提高日常防护和术后康复护理效果。

 
3、锁骨骨折等伤病的预防与治疗:

  锁骨骨折、肋锁综合征等多为外伤性因素引起的伤病,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在平时的生产活动或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受伤患病时早诊断、早治疗方为防治的关键。

  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早期功能活动为主。开放性骨折和伴有皮肤缺损或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侧必须做手术治疗,无移位或有轻微移位的锁骨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无论使用哪种治疗方法,都必须先矫正骨折移位。在锁骨的术后恢复和康复期内,应同时使用专业设计的锁骨固定带(8字固定带),穿用于两肩及腋下,缠绕呈“∞”字形予以固定静养,必要时配合前臂吊带悬吊和固定前臂或上臂。通常情况下,对幼儿青枝骨折或不全骨折者,悬吊、固定1—2周;对有移位骨折者,固定3~4周即可。

 
4、博道锁骨固定带的产品介绍:

  博道(大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依据临床医学和人体工学的科学数据,专业设计、生产的锁骨固定带等系列康复产品主要由透气性本体固定护垫、无弹力矫正带、承压缓冲衬垫和固定胶扣4部分组成,以物理固定方式,呈“∞”字形从腋下缠绕,均衡施压于两肩患部,矫正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和喙锁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使上肢骨与胸廓保持相对安全的空间,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关节运动,减轻上肢承重,从而达到稳定肩锁部位的相关关节组织,提高患部康复的良好效果。

  博道锁骨及上肢固定系列产品吸湿透气、舒适耐用,使用方便,具有固定力强、易动性好、重量轻等特点,覆盖面积小,无臃肿感,不影响血液循环,可根据自身的舒适度而灵活调整固定和矫正强度,适用于锁骨骨折、肩锁关节损伤、肩锁关节脱位、肋锁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颈肋综合征)等固定与矫正以及锁骨淋巴瘤等术后固定与护理,是肩锁关节炎、锁骨骨髓炎、胸锁关节炎等肩锁疾病患者值得信赖的防护和康复产品。


温馨提示:

  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博道产品或有更好的建议,可通过博道公司的网站或邮箱联系我们,以便共同研讨更多关于相关产品以及疾病的康复护理方面的知识。


  本文的文字、图片等均为原创,引用时请注明出处。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作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腰椎部常见疾病与健康护理

下一篇:腕关节的常见疾病与健康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