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的运动损伤与防护
1、膝关节的构造与功能:
膝关节主要由股骨、胫骨、髌骨组成,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之一。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构成其关节面,由摩擦系数最低、具有吸收局部应力的弹性关节软骨覆盖。膝关节囊附着于关节面周围骨膜及软骨膜上,使关节腔处于密封状态。关节囊和软骨均可分泌具有润滑和营养作用的关节液,关节腔内有少量液体,以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关节囊薄而松润,依靠正面的股四头肌肌腱和经髌骨延续至胫骨粗隆的髌韧带、内侧的与关节囊融合在一起的内侧副韧带、外侧的独立于关节囊外的外侧副韧带以及后侧的腘斜韧带得以加固。为避免肌腱与骨面的过度摩擦,独立封闭的滑液囊如髌下深囊、髌骨粗隆腱下囊、髌骨粗隆皮下囊、鹅掌滑囊等分布在其周围肌腱下方,具有良好的润滑功能。
膝关节囊的滑膜层覆盖除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以外的关节内所有结构。髌下脂肪垫具有营养髌韧带和缓冲局部压力等多种作用。关节囊和软骨均可分泌具有润滑和营养作用的关节液。关节腔内正常时有少量液体,以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而当膝关节损伤或发炎时,关节腔内则液体增多,形成关节积液和肿大。
膝关节是由膑股关节和股胫关节构成的复关节。由于股骨内、外侧髁的关节面呈球面凸隆,而胫骨髁的关节窝较浅,两者界面凹凸不平,因此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内侧和外侧两块半月板在关节内起到重要的衬垫和连接作用。半月板的主要功能是缓冲并吸收膝关节承受的部分负重,以及足底由下至上传导给膝关节的应力。此外,半月板还具有维持膝关节稳定性、防止软骨损伤等作用。为进一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在关节囊内有2根呈交叉状的粗壮韧带,称之为“交叉韧带”,又名“十字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分别附着于股骨髁间窝内、外侧壁和胫骨髁间隆起,连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限制胫骨的前后移位,防止膝关节过伸展,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膝关节周围附着许多肌肉组织,保护膝关节得以正常运动。其正面上方主要是强大的股四头肌,是由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组成的伸膝肌群,与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共同组成大腿前外肌群。股四头肌总腱包绕髌骨向下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共同组成伸膝装置,受股神经支配,具有使小腿伸、大腿伸和屈,伸展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并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等重要功能。内侧肌肉由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共同构成,可防止膝关节外旋不稳。后侧的股后肌群是与正面伸膝肌群相对应的屈膝肌群,又名腘绳肌,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组成,受坐骨神经支配,组成屈膝装置,具有屈膝、伸髋,即屈小腿、伸大腿的功能,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防止胫骨过度前移的重要动力性稳定结构。当屈膝时,股二头肌能使小腿轻度外旋,半腱肌和半膜肌能使小腿轻度内旋,在完成行走、跑跳动作时,向后牵拉腿部,从而推动身体前行。另外,小腿的腓肠肌也具有协助屈膝的功能。
膝关节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屈曲关节,主要运动方式为屈、伸运动,在半屈膝时可作旋转运动。其活动范围为:中立位为膝关节伸直,屈曲约120~150°,过伸约为5~10°;在水平面上内旋、外旋各有约3°;屈膝时内旋约为10°,外旋约为20°;屈膝90°时,膝关节的旋转活动度最大。
2、膝关节运动损伤的种类、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由于膝关节活动范围广,关节承受的冲击过大或不平均,因此,在体育运动中,膝关节所受到的损伤远远多于其他关节。膝关节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韧带、半月板、软骨等不易再生的关节软组织。其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髌下滑囊炎、膑腱炎(跳跃膝)、奥斯戈德氏病(胫骨结节骨骺炎)、内侧或外侧侧副韧带损伤、前交叉或后交叉(十字)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膑股关节疼痛综合症、髂胫束综合症(跑步膝)、鹅足腱滑囊炎、髌下脂肪垫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二头肌肌腱炎、腘肌腱炎以及腘窝囊肿(贝克囊肿)等。
(1)、髌下滑囊炎
滑囊是结缔组织中的囊状间隙,由内皮细胞组成的封闭性软囊。其内壁为滑膜,有少许滑液,少数与关节相通,位于关节附近的骨突与肌腱或肌肉、皮肤之间,主要功能是有利于滑动,可使身体组织相互间在活动时的摩擦降至最小,减少关节附近的骨骼与肌腱、肌肉等软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和压力。
膝关节周围共有11个滑囊,是全身关节中滑囊最多的部位,可分为前侧、后外侧和后内侧3组。其中,前侧髌下有深、浅2个滑囊。以髌韧带为界,髌下深囊位于髌下脂肪垫下方、髌韧带深面与胫骨上端前面之间,又名胫骨粗隆腱下囊,是恒定存在的固有滑囊;髌下浅囊位于髌韧带下方止点与皮肤之间,又名髌下皮下囊或胫骨粗隆皮下囊。尽管髌下深、浅滑囊彼此位置各有不同,但均位于髌韧带止点的内侧和外侧,在膝关节完全屈曲时,二者均具有减轻各层组织压力和摩擦、增加滑动和衬垫、保护髌韧带与胫骨免于相互撞击等重要功能。正因如此,髌下滑囊极易受到损伤而引发炎症。
髌下滑囊炎又称髌下滑液囊炎,有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之分,是膝关节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在日常训练和激烈的竞技比赛中,由于膝关节反复、频繁地屈伸、跳跃,对髌下滑囊极易产生机械性的摩擦和刺激。尤其是当膝关节半屈位时,髌下滑囊所受的压力最大,此时反复跳跃或直接撞击、摩擦最容易使其受到损伤。髌下滑囊损伤后,囊壁出现充血、水肿、增生、肥厚、钙化等炎症反应,并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同时可累及髌腱炎的发生。另外,膝关节滑膜或髌下脂肪垫等炎症蔓延也可导致髌下滑囊发炎。
髌下滑囊炎是引起膝下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发生于跑、跳、搬、举等众多的运动项目。其主要症状是髌下持续性隐痛不适,髌韧带下方有囊样隆起,有波动感和明显的压痛感;胀痛无力,活动后症状减轻,受凉时症状加重,有程度不等的功能受限,个别可出现跛行;半蹲位时疼痛较为明显,上、下楼梯比较困难。
髌下滑囊炎基本上无需手术治疗,炎症期内多休息、少活动,在进行冷敷、理疗、口服消炎药物、痛点封闭、外敷药膏以及胶布疗法等常规治疗或护理的同时,可持续穿用专业性强的膝关节固定带等运动护膝,通过物理施压与固定,矫正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促使患部处于良好的静养状态,可有效提高运动防护和康复护理效果。
(2)、跳跃者膝(髌腱炎)
髌韧带又名膑腱、髌前韧带或髌下韧带,由股四头肌腱跨越髌骨向下移行而成,位于膝关节囊前方皮下,起自髌骨下端及其后方的粗面,止于胫骨粗隆,长约6~8cm,两侧与髌内外侧支持带相交织,上端与股四头肌的远端相延续,深面有关节滑膜和髌下脂肪垫。髌韧带的主要作用是把股四头肌收缩的力传达给胫骨,使膝关节伸直,与股四头肌腱、髌骨共同构成膝关节的伸膝装置,是全身最强劲的韧带之一。
髌韧带本身不易发生暴力损伤,因突然屈膝而致使股四头肌与髌韧带猛烈收缩所造成的髌骨横断或粉碎骨折也极为少见,但因长期劳损引起髌韧带上下附着点出现疼痛性炎症的髌腱炎(Patellar tendinitis)则较为普遍。伸膝时,股四头肌收缩,髌骨随之向大腿近端滑动,髌韧带受其牵引而紧张;屈膝时,股四头肌配合屈曲速度,在保持紧张的同时而逐渐舒缓收缩,以保证屈曲动作的顺利完成。长期反复重复单一的屈伸运动,髌韧带和股四头肌肌腱因此容易发生细微撕裂,转变为疲劳性炎症,即髌腱炎。
髌腱炎属于肌腱炎的一种,又名髌腱末端病,多发于排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以及部分田径等需要反复跳跃、急跑、急停、旋转方可完成技术动作的运动项目。股四头肌在落地或发力时瞬间收缩,在髌韧带处产生“离心性载荷”,牵拉导致髌韧带发炎受损,而股四头肌也极易同时受损,因此,髌腱炎合并股四头肌腱炎又被称为“跳跃者膝(Jumper’s Knee)”。另外,长时间行走或跪蹲,搬举重物、爬高爬低、劳累过度者也易患此病。
跳跃者膝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膝前痛,即髌骨下缘或韧带处间断性或持续性疼痛,尤其在蹲跳时疼痛加剧。大部分慢性损伤者表现为钝疼,急性损伤者则是剧烈或较剧烈的撕样疼痛或牵扯样疼痛。患部有明显肿胀、压痛感,大腿内侧和小腿肌肉无力。膝盖伸直时股四头肌疼痛,膝盖僵硬酸痛。髌腱炎致使膝关节活动受限,影响上下楼梯、下蹲起立、负重行走等日常活动,也严重制约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
跳跃者膝(髌腱炎)基本上无需手术治疗,以冷敷、护具固定、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理疗、推拿按摩、外敷药贴等保守治疗或护理为主。切不可行局部激素注射,尽管此举可快速止痛,但容易增加髌腱脆性,导致髌腱撕裂。为减轻髌韧带的压力,防止其过度使用,平时可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锻练,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
在炎症或康复治疗期间,应减少活动,注意休息。为配合常规治疗,确保功能性锻炼得以顺利进行,可穿用专业性强的膝关节固定带等运动护膝,通过物理施压与固定方式,矫正髌韧带的受力方向,稳定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缓解伸膝装置的张力,减轻股四头肌、髌骨、髌韧带因牵拉、撞击或磨损等造成的疼痛或炎症,促使患部处于良好的静养状态,提高运动防护和康复护理效果。
(3)、奥斯戈德氏病(胫骨粗隆骨软骨炎)
奥斯戈德氏病即胫骨粗隆骨软骨炎,又称胫骨粗隆骨软骨病,或胫骨结节骨骺炎,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是一种骨骺疾病,先后由Osgood和Schlatter报道本病,故而被称为奥斯戈德氏病(Osgood-Schlatter病)。
胫骨粗隆即胫骨结节的部位。胫骨粗隆骨骺是胫骨上端骨骺向前下方延伸的舌形突起,也是强大的股四头肌肌腱延伸段的髌韧带下端附着点。胫骨粗隆骨骺约在11岁时出现胫骨骨突骨化中心,约16岁时结节的骨化中心与胫骨上端骨骺的骨化中心融合,18岁时胫骨结节与胫骨上端融合。在18岁之前,该结节与主骨之间有一层增殖的软骨联系,软骨下方的新骨比较薄弱,而作为髌韧带附着点的胫骨结节过小,再加上少儿期主骨生长过快,因此,当运动量较大或过多时,在股四头肌强大的张力反复作用下,胫骨结节出现炎症、疼痛、肿胀、压痛等症状,严重时导致髌韧带自胫骨结节(粗隆)处撕脱而分离,即奥斯戈德氏病,或胫骨结节骨软骨病、胫骨粗隆骨骺炎,也就是所谓的“生长痛”。
奥斯戈德氏病(胫骨粗隆骨骺炎)多发于10~15岁年龄段的青少年运动员,集中于跑跳运动过多的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项目,而O型腿、X型腿、扁平足、高弓足、八字脚以及膝关节有伤病史的青少年也易患此病。本病以膝下间断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特征,行走时明显,在做奔跑、跳跃运动使股四头肌收缩时,以及上楼、用力伸膝或跪地活动压迫骨骺时,疼痛加剧。疼痛明显时可导致跛行,持续数月或数年。胫骨结节骨骺炎属于成长期疼痛,单侧居多,双侧约占30%,发病缓慢,可并发高位髌骨和膝反屈,但有别于骨折、恶性肿瘤、青少年关节炎、骨膜炎、白血病等持续性疼痛病症,在诊断上应认真区分,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奥斯戈德氏病具有自限性,无需特定药物或手术治疗,待骨骺完全骨化后,疼痛便可自行消失。在炎症期间,应立即停止剧烈运动,注意休息,补充可以促进软骨生长的营养素,适当地进行下肢肌肉的拉伸锻炼。在使用冷敷、理疗、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止痛药膏以及胶布疗法等常规护理的同时,可持续使用与奥斯戈德氏病相关的专业性强的膝关节固定带等护膝支具,以多层次的物理施压与固定方式矫正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稳定髌韧带的受力方向,舒缓张力,修复因股四头肌和膑韧带对胫骨结节肌腱止点的牵拉所造成的损伤,可减轻炎症与疼痛,提高膝关节的运动防护和康复护理效果。
在奥斯戈德氏病发病期间,切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局部封闭注射治疗,尽管此举可快速止痛,但容易致使组织变性坏死,增加髌腱脆性,导致髌腱自发性断裂的严重后果。
(4)、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位于围绕缝匠肌和覆盖腓肠肌内侧头的筋膜下面,整体呈扁宽状,由内侧侧副韧带浅层(sMCL)、内侧侧副韧带深层(dMCL)和后斜韧带(POL)3部分组成。一般意义上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指的是浅层,也称胫侧副韧带,呈扁平状,较坚硬,由平行的和斜行的纤维所组成,长约11cm,宽约1.5cm,,起于股骨内髁,向远端延伸,止于胫骨上部。深层侧副韧带位于浅层侧副韧带的下方,起止于靠近关节软骨边缘的股骨及胫骨内髁,主要由关节囊内侧部分增厚而成,参与关节囊融合,部分与内侧半月板相连,分为板股韧带和板胫韧带。后斜韧带始于股骨内髁后方,向下呈扇状,止于关节线下方的胫骨内髁后半部,与内侧半月板相连,是半膜肌腱远端纤维的延伸,独立于浅层副韧带,参与组成并加强后关节囊。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膝关节内侧的稳定、防止膝关节外翻。当前交叉韧带功能缺陷时,内侧副韧带浅层和内侧半月板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止胫骨前移。同时,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具有生理外翻和关节外侧易受暴力攻击的特点,因此,MCL运动损伤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较为多见。
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在弯曲约 130°~150°状态下最为不稳,当受到外翻暴力作用或小腿骤然外展、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而大腿突然内收、内旋,都容易导致内侧副韧带损伤。扭转力的大小与损伤程度成正比,外力较轻者可发生韧带劳损或部分纤维断裂,外力严重者可发生完全断裂或合并前十字韧带断裂或半月板破裂。在MCL损伤中,以近端尤其是股骨附着点处撕裂居多,韧带中部次之,而远端最少。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浅层在近端股骨髁撕脱,并带有骨折片,而深层则在远端胫骨内髁附着处撕裂。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膝关节内侧剧痛、肿胀、行走困难,膝关节无法完全伸直,关节活动受限,有明显的压痛感,压痛点常在股骨和胫骨的内侧髁部。受伤严重时,膝部会缺乏安定感,并动摇不稳,有时亦会有积血现象。韧带损伤导致膝关节不稳定,致使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承受的剪切应力增加,进而又将损伤半月板,加速关节软骨的退变,加大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性。
MCL损伤多发生于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冰球等球类运动以及体操、武术、摔跤、柔道、滑冰、滑雪等力量性和撞击性激烈的运动项目中。韧带损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冷敷等应急处理,消肿止痛,并及时接受专业诊疗。损伤较轻者,通过护具固定、理疗、按摩推拿、外敷药贴或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痛点封闭等非手术疗法或护理可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若为韧带断裂者,则需行韧带重建手术。因内侧副韧带对膝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所以但凡韧带完全断裂者,不论是否合并其他损伤,都应行韧带修补或重建手术。
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或术后康复期间,应多休息,少活动。为配合常规治疗,确保功能性锻炼的顺利进行,可同时使用专业性强的膝关节MCL固定带等护膝支具,通过多层次物理施压与固定,矫正患部的生物力学结构,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分解受力方向,促使患部处于相对安全的静养状态,减轻肿胀和疼痛,提高MCL损伤后的运动防护以及术后固定护理效果。
(5)、膝关节外侧副韧带(LCL)损伤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又称为腓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外髁外侧,与后侧的股二头肌腱同止于腓骨小头顶端与外侧,位于膝关节外侧的后1/3,呈坚固的圆索状结构。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独立于关节囊外,长约5~7cm,宽约0.5cm,在经过关节间隙时,有腘肌腱将其与外侧半月板隔开。外侧副韧带的后部纤维与其深面的关节囊相混合,参与形成弓形韧带。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LCL)的主要功能是与髂胫束共同限制膝内翻,防止膝关节伸直过度。膝关节在伸膝位时,外侧关节囊、股二头肌腱处于紧张状态,与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共同形成对膝外侧副韧带的保护。屈曲时的松驰也可依靠股二头肌环绕于其周围的腱纤维所具有的连续性张力而增强稳定性。因此,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发生单纯性损伤比较少见,断裂则更为罕见。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LCL)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膝内翻暴力所致,即膝或腿部内侧受暴力冲击或重压,使膝关节过度内收,外侧副韧带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严重时,多合并外侧关节囊、股二头肌建、髂胫束、交叉韧带,半月板、腘肌腱以及腓肠肌外侧头等同时损伤。膝外侧副韧带断裂多发生在止点处,多数伴有腓骨小头撕脱骨折,故临床主要症状为膝关节外侧局限性疼痛,腓骨小头附近肿胀,皮下淤血,局部压痛,膝关节活动障碍,有时合并腓总神经损伤。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一般发生在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冰球等球类运动以及体操、武术、摔跤、杂技、柔道、滑冰、滑雪等力量性和撞击性激烈的运动项目中。LCL损伤损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冷敷等急救处理,并及时请专业医生进行治疗。症状较轻者,通过冷敷、护具固定、理疗、按摩推拿、外敷药贴或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痛点封闭等非手术治疗或护理可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若为韧带断裂者,则需行韧带重建手术。
在LCL损伤或术后康复期间,应注意多休息,减少活动量。为配合常规治疗,保证功能性锻炼的顺利进行,可同时使用专业性强的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固定带等护膝产品,以多层次物理施压与固定方式,矫正患部的生物力学结构,分解受力方向,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促使患部处于相对安全的康复状态,减轻肿胀和疼痛,提高LCL损伤后的运动防护以及术后固定效果。
(6)、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ACL)又名前十字韧带,位于关节囊内,与后交叉韧带相同,同属于囊内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凸前方偏外凹陷处及内、外侧半月板前角,斜向后上方成60°角,止于股骨外髁内侧面的后部。前交叉韧带(ACL)可分为2个功能不同的纤维束,即长而强劲的前内侧股与短而弱的后外侧股。因其并非独立结构,故而在解剖上难以区分。膝关节屈曲时,前内侧股紧张,而膝关节伸直时,则后外侧股紧张。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胫骨过度前移,与侧副韧带、关节囊后方增厚部分共同限制膝关节的过伸展和胫骨旋转,以及限制伸膝位的侧向活动等。ACL在膝关节的任何位置均保持紧张状态,以此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主要原因除与他人碰撞致伤的接触性损伤之外,绝大多数的损伤为非接触性,如:快速变向、跳跃、急停或外翻旋转等动作暴力作用于小腿上端,致使胫骨向前方移位,造成ACL损伤。急性ACL损伤的主要症状有撕裂感,疼痛剧烈并迅速肿胀,关节内积血,关节活动受限,超过半数合并半月板撕裂或侧副韧带损伤。治疗不当或反复磨损将增加半月板切除的危险性,也容易转变成患膝肌肉萎缩、骨关节炎和关节功能减退的慢性ACL功能失衡。
ACL损伤一般发生在足球、篮球、排球、美式足球、橄榄球、冰球等球类运动以及体操、武术、摔跤、柔道、滑冰、滑雪等力量性和撞击性激烈的运动项目中。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应及时进行冷敷处置,并请专业医生进行治疗。症状较轻者,可通过冷敷、护具固定、理疗、按摩推拿、外敷药贴或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痛点封闭等非手术治疗或护理便可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若为韧带断裂者,则需行韧带重建手术。
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或术后康复期间,应注意多休息,少活动。为配合常规治疗,保证功能性锻炼的顺利进行,可同时使用专业性强的膝关节ACL固定带等护膝产品,以多层次物理施压与固定方式矫正患部的生物力学结构,分解受力方向,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促使患部处于相对安全的静养状态,减轻肿胀和疼痛,提高ACL损伤后的运动防护以及术后固定效果。
(7)、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损伤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又名“后十字韧带”,位于关节囊内,和前交叉韧带一样,同属囊内韧带,起自胫骨上端非关节面髁间隆起之后部及外侧半月板之后角,向上前内在前交叉韧带后方,止于股骨内髁外侧面前部。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由前外侧股和后内侧股所组成。 前外侧股较大,膝关节屈曲时紧张,伸直时松弛。后内侧股较细,膝关节屈曲时松弛,伸直时紧张。后交叉韧带比前交叉韧带大、短、直,且粗壮,后部宽大呈扇形,具有限制胫骨过度后移、过伸展以及限制伸膝位的侧方活动和旋转活动等功能。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对抗外力的强度相当于ACL的两倍,且位于膝部中心,受损伤极少,仅占所有膝关节韧带损伤的10%左右,且多为强大暴力所致,如:屈膝位胫骨上端向后的暴力、膝过伸暴力和后旋暴力等。PCL损伤的30%为单独损伤,70%为合并其他韧带损伤。急性期PCL损伤致使膝关节肿胀、局部疼痛、积血、关节不稳定、活动受限,或有膝关节交锁和弹响,合并半月板损伤。慢性期PCL损伤则普遍没有肿痛感,但具有大腿肌肉萎缩、关节不稳、屈膝90°时胫骨上段后坠等重要体征。PCL损伤后若治疗不当,或反复磨损,将累及其它韧带、关节软骨,进而形成退行性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损伤一般发生在足球、篮球、排球、美式足球、橄榄球、冰球等球类运动以及体操、武术、摔跤、柔道、滑冰、滑雪等力量性和撞击性激烈的运动项目中。韧带发生损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实施冷敷等急救处理,并及时就医治疗。症状较轻者,通过冷敷、护具固定、理疗、按摩推拿、外敷药贴或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痛点封闭等保守疗法或护理可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若为韧带断裂者,则需行韧带重建手术。
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或术后康复期间,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为配合常规性治疗,确保功能性锻炼的顺利进行,可同时使用专业性强的膝关节PCL固定带等护膝产品,通过多层次的物理施压与固定,矫正患部的生物力学结构,分解受力方向,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促使患部处于相对良好的静养状态,减轻和缓解患部胀痛,提高PCL损伤后的运动防护和功能性锻炼效果。
(8)、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半月板位于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由内侧和外侧2个半月状纤维软骨组成。其横断面呈三角形,外厚内薄,表面凹陷,底面平坦,分别与股骨、胫骨关节面形状相吻合。半月板的前后端分别附着在胫骨平台中间的非关节面部位,在髁间棘前方和后方,此处即为半月板的前角和后角。内侧半月板体积较大,呈“C”形,前窄后宽,外缘中部与关节囊纤维层及胫侧副韧带相连;外侧半月板体积较小,呈“O”形,其外缘后部与腘绳肌腱相连。半月板体部的外侧约10~30%的部分由膝内外侧动脉供应血液,形成半月板周围动脉丛,前角与后角血液供应可高达40~50%。中间的白色区域没有血液供应,红区和白区交接处为红白区,有部分血液供应。
半月板维持膝关节承重的60%,在股骨旋转、膝关节弯曲和伸直时游离于关节腔内,外侧可上移12mm,内侧可移动4~5mm。半月板的主要功能是缓冲并吸收膝关节承受的部分负重以及足底由下至上传导给膝关节的应力,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协助润滑,防止软骨损伤等。
半月板属于不可再生的软骨组织,因其位于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的中间部位,除长期劳损带来的损伤外,膝部的骤然旋转运动是半月板损伤甚至撕裂的最大原因。当膝关节处于半屈而胫骨固定时,股骨下端由于外力骤然过度旋内、伸直,可导致内侧半月板撕裂。当股骨下端骤然外旋、伸直时,外侧半月板也可发生破裂。若部分破裂的半月板滑入关节之间,将导致关节活动发生机械障碍,妨碍关节伸屈活动,形成“交锁”。
半月板损伤是比较常见的膝关节运动伤病,可发生在任何体育运动项目中。半月板损伤以内侧半月板居多,可发生在前角、后角、体部或边缘部,损伤的形状可为横裂、纵裂、水平裂或不规则形,甚至破碎成关节内游离体。其中,最常见者为后角损伤,以纵形破裂为主,且其破裂的长度、深度和位置取决于半月板后角在股骨与胫骨髁之间的关系。严重时,半月板、十字韧带、侧副韧带可同时损伤。急性期的半月板损伤表现为关节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感,在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时疼痛更明显。严重者有跛行、屈伸功能障碍、交锁现象,或在膝关节屈伸时有弹响。半月板损伤治疗不及时或久治不愈都将累及关节软骨受损,导致滑膜发炎,最终发展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危害极大。
半月板损伤应视其损伤程度和破裂位置,通过保守疗法或手术方式(半月板缝合术、切除术)予以治疗。若为半月板外缘撕裂或血液供应区的外缘附近损伤,因存在自然修复的可能,故可使用石膏或专用硬护具对患部加以固定,配合冷敷、理疗、外敷或口服药物、手法治疗等保守疗法进行治疗,6~8周后去掉固定物,再使用软护具加以防护,注意观察其恢复状况。运用保守疗法治疗半月板损伤时,应至少康复3个月后方可参加体育运动。此时更应注意的是,尽管属于可自然修复性质的损伤,但若无法稳定破损或断裂部位,则应选择半月板缝合术等手术治疗。不适用于保守治疗的半月板损伤,则可进行手术治疗。如关节镜下的半月板缝合术适用于半月板红区和红白区有限范围内的撕裂,特别是纵形裂伤。若撕裂范围大于6mm,则难以缝合修复。损伤或破裂严重者可行半月板切除术。半月板部分切除者,翌日便可进行关节可动范围锻炼或股四头肌强化锻炼,1周后开始负荷锻炼。半月板缝合者可视缝合部位的愈合程度而进行可动范围锻炼或股四头肌强化锻炼,约3周后可负荷走动。
通过保守疗法或手术方式治疗半月板损伤,若其愈合良好,则预后会比较理想。切除半月板势必加大关节软骨的物理负担,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关节变形,因此,尽可能不切除或缩小切除范围是确保术后顺利康复的关键。在半月板保守治疗或术后康复期间,应以静为主,注意休息。为配合常规性治疗,确保功能性锻炼的顺利进行,可同时使用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相关的膝关节固定带等护膝支具,通过立体性、多层次的物理施压与固定,矫正半月板损伤后的膝关节生物力学结构,稳定膝关节,促使患部处于相对安全的康复静养状态,减轻肿胀和疼痛,提高半月板损伤后的运动防护以及术后制动等康复护理效果。
(9)、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髌股关节由髌骨后面光滑的关节面和股骨髌面组成,与股胫关节共同构成膝关节。其主要功能是确保膝关节屈伸时,髌骨在股骨髁间切迹中上下滑动,协助膝关节完成屈伸、跳跃等动作。当膝伸直时,髌骨相对于股骨踝出现上升。当膝弯曲时,髌骨下移。如屈曲20°时,髌骨开始与股骨髁接触,角度越大,接触面积也越大。当膝屈曲90°时,其接触面积为最大。
在膝关节的屈伸过程中,髌股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股四头肌肌腱、髌骨、髂胫束和股内侧斜肌的动力性因素,也依靠膝关节囊、股骨髁、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和髌骨韧带的静力性因素。二者可共同维持髌骨在股骨髁间切迹中的正确运行轨迹,确保髌骨的杠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然而,髌股关节的稳定性也常受制于自身的力量失衡,如人在行走时,髌骨受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3~1/2,登楼梯时受力相当与体重的3倍,而下蹲时受力则相当于体重的7倍。诸多因素均可致使髌股关节软骨面、髌骨、股四头肌肌腱和周围相关软组织在受力分配上产生偏差,导致髌骨运行轨迹不良,进而引发相关的临床症状。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是上述相关临床症状的总称,主要因关节应力增大、外伤、长期劳损、股四头肌弹性减退、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或因膝外翻、Q角增大、扁平足、先天性高髌骨等生理结构异常而造成髌骨运行轨迹不良,在骨沟内长期无法顺畅滑动,反复脱位、半脱位,加剧摩擦和挤压,由此造成髌骨下方关节面软骨发炎、损伤而产生疼痛。髌股关节疼痛综合症涵盖髌股关节相关的一系列症状,包括髌骨软化症、髌骨半脱位、先天性高髌骨症、髌股关节炎等。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易发于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登山、冰雪等运动项目以及杂技、舞蹈等表演类项目,尤其以重体力劳动等需要反复下蹲工作的人群最为多见。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髌骨前方疼痛,经常出现在下坡或下楼时,压痛点不明显;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难以下蹲或跪膝;髌骨下表面关节软骨缺损,屈伸时有摩擦音和假交锁或脚软的现象;侧方半脱位、外侧髌股关节间隙变窄、髌骨外侧面硬化明显,严重时出现骨赘、软骨下囊肿等症状,对训练和比赛造成直接影响。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在治疗上多采取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通过加强膝关节和髋关节附近相关肌群的锻炼,改变活动模式,穿用护具矫正等方法均可促使髌骨回归正常的生理结构和运行轨迹,以此减少或减轻因软骨的摩擦而产生炎症和疼痛,也可采用冷敷、理疗、外敷或口服药物、针灸等保守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对于髌骨半脱位、髌骨脱位、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对于严重的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行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或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在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以及术后康复期间,应减少活动,注意休息,尽可能避免跑跳、上下楼梯等加剧膝关节负担的运动。为配合常规治疗和功能性锻炼,可持续穿用与髌股关节疼痛综合症相关的专业性强的膝关节固定带等护膝支具,通过多层次的物理施压与固定,矫正髌股关节损伤后的生物力学结构,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减轻患部承压,促使患部处于相对安全的静养状态,可缓解炎症性疼痛,提高膝关节的运动防护和康复护理效果。
(10)、髂胫束综合征(跑步膝)
髂胫束位于大腿外侧浅层,是起自髂嵴前部和髂前上棘外侧的阔筋膜张肌向下的移行部分,在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与阔筋膜张肌相愈合,后缘与臀大肌腱膜下端相连。其下行纤维厚壮致密,呈宽扁状,下端附着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具有稳定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作用。当膝盖做屈曲与伸展时,附着于胫骨外侧结节末梢的髂胫束便在股骨外髁处前后滑动。当屈曲约20~30°时,股骨外髁对髂胫束的磨擦为最大。反复、过度的牵拉和磨擦导致髂胫束和滑囊发生炎症、肿胀和疼痛,甚至结缔化,通常把此类运动伤病称之为髂胫束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因其多发于跑步项目中,在跑步伤病中占比超过10%,因此也被称为“跑步膝(Runner's Knee)”。
髂胫束综合征主要是过度使用髂胫束而造成相关部位疲劳损伤,除跑步之外,也多发于登山、骑马、自行车、冰雪等运动项目。膝内翻(O型腿)、足内翻(高弓足)、内八字脚、骨盆倾斜、下肢不等长或髋部外展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薄弱等人体结构性因素,跑步时路面不平整、下坡路或弧线跑、加速跑、长跑等训练性因素,均可引发髂胫束综合征的发生。
髂胫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膝关节屈伸时,在膝关节外侧股骨接头处有刺痛感,在膝关节外侧可触摸到韧带的肿胀和疼痛点;髂胫束局部充血或变性,屈伸膝关节时常伴有摩擦感或弹响;在运动期间症状不一定会发作,但运动后疼痛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髂胫束综合征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冷敷、肌肉锻炼、护具矫正、理疗、按摩推拿、外敷药贴或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痛点封闭等非手术疗法或护理也可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其中,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增强臀中肌、臀大肌等臀部肌肉力量而控制股骨旋转,维持骨盆的稳定,同时放松深部筋膜、增强髋关节外展肌肉的柔韧性,可减轻对髂胫束的压迫,减少髂胫束与股骨外侧髁的摩擦。
在髂胫束综合征发病期间,应静养少动。为避免伤病困扰,即便是无伤病期间,在参加训练或比赛时也应持续穿用与髂胫束综合征相关的专业性强的运动护膝,通过多层次的物理施压与固定,稳定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矫正髂胫束的受力方向,舒缓张力,减轻因髂胫束牵拉所造成的炎症和疼痛,提高膝关节的运动防护与康复护理效果。
(11)、鹅足腱滑囊炎(蛙泳膝)
鹅足腱是由位于大腿内侧的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共3条肌腱相互融合而成,止于膝下胫骨内侧,因形同鹅足而得名,主要功能是防止下肢在行走、跑步时的外向旋转。尽管构成鹅足腱的3个肌腱融合在一起,但其神经支配却各不相同,作用也不完全一样。缝匠肌为全身最长的肌肉,由股神经支配,具有屈跨、屈膝,并使已屈的膝关节向内旋转等作用。股薄肌由闭孔神经支配,收缩时可使髋关节内收。半腱肌、半膜肌则由坐骨神经支配,作用是伸展大腿、屈膝,并使小腿向内旋转。
鹅足腱滑囊位于鹅足腱止点与胫侧副韧带之间,约32mmx25mm大小,为封闭性囊,由内皮细胞铺盖,内部含有少许滑液。鹅足腱滑囊不与关节相通,在膝关节11个滑囊中位置较为特殊,但和其他滑囊的功能相同,具有减少各层肌肉、肌腱组织摩擦、增加滑动的作用。由于此处肌肉较多,作用复杂,关节活动频繁,再加上神经支配不统一,所以过度使用时,往往导致彼此难以协调,局部容易反复受损,并累及滑囊受到刺激,渗出液体充满滑囊,鹅足腱因此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即鹅足腱滑囊炎(anserina bursitis),或鹅足炎。如果鹅足腱因此发生炎症,又可称为鹅足肌腱炎。
鹅足腱滑囊炎(anserina bursitis)属于典型的“过度使用症候群”,多发生于足球、田径、篮球、橄榄球、骑车、骑马、游泳等膝关节伸屈扭转过多的活动中。另外,膝外翻(X型腿)、足外翻(平足)、外八字脚、骨盆倾斜、下肢不等长、肌力不平衡或鹅足腱受到直接打击时,鹅足腱也极易受损。由于女性骨盆比男性宽,容易形成X型腿,因此女性受损的概率比男性高很多。
鹅足腱滑囊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用力屈膝、外展或外旋时,膝关节内侧胫骨上方出现疼痛,有明显的压痛感;局部有肿块、积液,大小不定,伴有波动感;功能受限,上下楼(坡)困难。由于蛙泳运动员蹬腿时注重双膝和胫骨向外扭转,使脚和小腿内侧最大面积面向蹬水方向,长期反复地重复单一动作,摩擦造成鹅足腱滑囊产生炎症,伤及鹅足腱,致使膝关节内侧疼痛,因此,鹅足腱滑囊炎也被称为“蛙泳膝”。
鹅足腱滑囊炎是常见的慢性运动伤病,也常被误诊为慢性关节炎、内侧半月板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腱鞘囊肿等,治疗时应认真予以鉴别。除个别情况外,鹅足腱滑囊炎的治疗方法较为简单,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通过使用冷敷、护具矫正、理疗、疼点封闭、膏药贴以及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等肌肉平衡拉伸锻炼等方法可得到康复。严重者可穿刺抽液、注射药物,再加压包扎。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滑囊炎患者,可在无手术禁忌症的前提下,可行滑囊切除术。
在鹅足腱滑囊炎的非手术治疗或术后康复期间,应减少活动,以静养为主。为避免伤病困扰,即便是无伤病期间,在参加训练或比赛时也应穿用与鹅足腱滑囊炎相关的专业性强的运动护膝,通过多层次的物理施压与固定,稳定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矫正鹅足腱的受力方向,缓解张力,减少鹅足腱对滑囊的牵拉和磨擦,减轻炎症,化解疼痛,可提高鹅足腱的运动防护效果。
(12)、髌下脂肪垫损伤
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骨下方、股骨髁前下部、胫骨前上缘及髌韧带后方的椎状间隙中,是关节囊内略呈三角形的脂肪组织。其尖端附着于股骨髁间窝的前方,基底附着于髌骨下缘和膑腱两侧,两侧游离呈分散状,其中一部分夹在两层滑膜之间,随滑膜在膑股下方中线两侧向关节囊内突入,形成翼状皱襞。髌下脂肪垫充填于膝关节前部,具有营养髌韧带、润滑关节组织、减少髌骨及髌韧带与关节囊、骨关节面的摩擦、加强膝关节稳定的作用。
髌下脂肪垫损伤又称髌下脂肪垫炎、Hoffa病或脂肪垫劳损,其主要原因是膝关节外伤、过伸损伤等急性损伤导致脂肪垫受挤承压,发生充血、肿胀,或因急性期损伤治疗不当,长期累积性慢性损伤导致脂肪垫失去弹性、机化、退变肥厚,呈纤维粘连变性,产生无菌性炎症。髌下脂肪垫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支配,此处也是脂肪垫活动的牵拉应力集中区,当髌尖粗面脂肪垫附着处因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无菌性炎症病变时,末梢神经受到炎症刺激,便极易导致膝前发生疼痛。因髌下脂肪垫在解剖结构上位置特殊,并与髌韧带、髌下深囊、关节囊、膝横韧带、半月板外缘以及髌骨支持带、胫骨骨膜等连接,所以大部分的膝关节损伤均有导致髌下脂肪垫受损的可能。此外,因膝关节不稳定、膝关节滑膜炎、髌骨软化、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可继发引起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
髌下脂肪垫损伤属于常见的膝关节慢性运动伤病,多发生于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体操、滑雪、滑冰和部分跑步、跳跃等田径项目以及撞击性运动项目中。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膝关节前下方持续性疼痛,酸胀乏力,内外膝眼、髌韧带后方压痛感明显;膝关节伸直或用力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有时可放射到腘窝直至足跟,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时下蹲困难、膝关节不能屈伸,甚至出现跛行。本病起病缓慢,除运动员以外,也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者、肥胖者或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且大多数有膝关节过伸损伤或累积性损伤史。因膝关节不稳定、膝关节滑膜炎、髌骨软化、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可继发引起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
髌下脂肪垫损伤多以冷敷、护具固定、推理疗、拿按摩、外敷药贴或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痛点封闭、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或护理为主。损伤严重者或非手术疗法无效时,可进行针刀松解或手术摘除。在炎症或术后康复期间,应减少活动,注意休息。为配合常规治疗和功能性锻炼,可持续使用专业性强的膝关节固定带等运动护膝,通过物理施压与固定,矫正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促使受损的末梢神经组织相对处于良好的静养空间,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状况,减轻炎症性疼痛,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患部的运动防护与康复护理效果。
(13)、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膝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三部分。膝关节滑膜是一层覆盖在关节囊内层,含有丰富血管的薄而疏松的结缔组织,呈淡红色,平滑柔润,其细胞可分泌粘蛋白碱性滑液,具有营养无血管的关节软骨,保持关节面滑润,减少摩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内的滑液极少,不超过4ml,以液膜状态敷布在关节面上,且关节腔内处于负压状态,不易抽取。然而,当膝关节因过度运动,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时,极易引起滑膜损伤、破裂或功能异常,关节液无法正常生成和吸收,则将导致膝关节腔内积血或积液,引发非感染性无菌型炎症,即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修图英文水印上移、胫骨下移。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因膝关节扭伤、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损伤等急性创伤而导致关节内积液或积血的,属于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因软骨退变、骨质增生、单纯膝关节滑膜损伤或长期慢性膝关节劳损、急性关节创伤未治愈等原因致使滑膜水肿、积液、肿胀和功能障碍的,属于慢性损伤性膝关节滑膜炎。除了上述外在因素以外,免疫(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滑膜结核)、代谢异常(痛风性关节炎)等内在因素也容易导致膝关节滑膜炎的发生。
在全身187个滑膜关节中,膝关节的滑膜分布面最广,分泌滑液最多,脂肪垫及绒毛数量最多也最大,且滑膜位于肢体表浅部位,因而容易受到损伤和感染。膝关节滑膜炎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发生的可能。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多发于运动员或爱好运动的年轻人,慢性劳损性滑膜炎易发于中老年人、肥胖者或用膝过度的人群。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主要症状为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下蹲困难并伴有疼痛,关节周围可有局限性压疼点。慢性损伤性滑膜可能无明显外伤史,主要症状为膝关节发软及活动受限,肿胀持续不退,不敢下蹲;活动增多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关节囊有肥厚感等形态改变。滑膜的形态改变极易侵袭膝关节软骨,若治疗不及时,则有转变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导致关节活动障碍,严重缩短运动寿命,是困扰许多运动员的慢性运动伤病。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疾病,消炎药通常没有明显作用,属于临床上难以治愈的顽症。在治疗上多以护具固定、冷敷、理疗、穿刺、推拿、口服或外敷药物、关节腔注射药物及冲洗等非手术治疗为主,重症者可行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或术后康复期间,应减少活动,注意休息。为配合常规治疗,保证功能性锻炼的正常进行,可使用专业性强的膝关节固定带等护膝支具,通过物理施压与固定,矫正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促使患部处于相对良好的静养状态,减轻炎症性疼痛,提高患部的运动防护和康复护理效果。
(1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osis,OA)又名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有继发性和原发性之分。骨性关节炎不仅发生关节软骨损害,还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其发病率很高,可发生在人体任何关节,但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为常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致病原因除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伴半月板、滑膜病变以及骨质增生等骨性关节炎的共同特点以外,也与超强度的体育运动所导致的关节过度使用、外伤、骨质疏松、体重过重、不正确的运动姿势、长时间下蹲、过度劳累、关节受凉或受寒等后天性因素密切相关,又称为增生性关节炎、变形性膝关节症、退行性关节炎、关节内骨刺、老寒腿、骨性关节病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发凉、僵硬、关节活动受限以及膝关节弹响等。病变致使膝关节的表层软骨破损、脱落,软骨下骨质在膝关节活动时相互接触、摩擦,引起膝关节疼痛;滑膜增生,进而导致关节肿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节间隙变窄,变形,并且发生内、外翻,外观表现为O型腿、X型腿。因关节磨损,关节边缘骨质过度增生,长出“骨刺”,同时会有小块的骨或软骨脱落,成为游离体,飘浮在关节腔中,因其如老鼠行踪不定,又被称为“关节鼠”。 尽管减少关节活动量可减轻关节疼痛,然而更易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及功能障碍,最终完全丧失膝关节的活动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关节老化,特别是关节软骨的老化,以中老年发病最为常见,故又称之为老年性关节炎。因女性骨盆比男性宽,所以女性的患病率明显多于男性。除先天性因素以外,膝关节过度使用是日后困扰众多职业运动员或体育运动爱好者罹患此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平时的科学训练和健康护理尤为重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严重者可行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保守治疗或康复治疗期间,为配合常规性治疗,确保功能性锻炼的正常进行,应穿用专业性强的膝关节固定带等护膝支具,通过多层次的物理施压与固定,矫正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促使患部处于相对良好的静养空间,缓解肿痛,提高膝关节的日常运动防护和康复护理效果。
(15)、腘窝囊肿
膝关节共有11个滑囊,是全身关节中滑囊最多的部位,可分为前例、后外侧和后内侧三组,较为重要的有髌前滑囊、鹅足滑囊、腘窝内滑囊。
腘窝囊肿(popliteal cyst)即腘窝内滑囊炎,是腘窝深部滑囊肿大或膝关节滑膜囊向后膨出的统称,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儿童期腘窝囊肿以先天因素为主,膝盖创伤或刺激致病并不多见。成人的腘窝囊肿多以后天因素为主,与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折、膝软骨和半月板撕裂以及膝关节感染密切相关。腘窝内的滑液囊很多,常与关节腔相通。其中,半膜肌腱滑囊和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的滑囊发生囊肿最为多见。另外,囊肿也可发生在股二头肌、半腱肌、韧带和关节囊,但比较少见。此处囊肿也称为“贝克囊肿(Baker's cyst)”,因关节内压力增高,液体经关节与滑囊间的孔道溢出而形成囊肿,引起膝后部凸起、肿胀,可触及有弹性的软组织肿块。
腘窝囊肿在运动损伤中并非罕见。其初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腘窝部不适或胀感。当囊肿增大时,则在膝关节后方出现肿块,屈膝不便。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弹性,无压痛或仅有轻压痛,伸膝时肿块明显且变硬,屈膝时肿块不明显且较软。急性期囊内可有血性,以后呈黄色,慢性期囊壁水肿肥厚、纤维化,反复积液。尽管腘窝囊肿属无传染性的无菌性炎症,对健康不构成严重的威胁,但其病变往往导致伤者难受以及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因此应谨慎予以对待。
多数腘窝滑液囊肿一般不需要手术,通过理疗、囊内穿刺抽液、护具固定、药物、注射等保守性常规疗法便可康复。在炎症期间,应停止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在配合常规治疗和功能性锻炼的同时,可持续穿用专业性强的膝关节固定带等护膝支具,借助于外力的施压与固定,有效稳定膝关节,矫正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可减轻肿痛,提高康复效果。儿童与成人的腘窝囊肿有一定差别,儿童腘窝深部滑囊常不与关节相通,极少合并关节内病变,一般可自愈。成人在无症状时不需要特别治疗,但若伴有关节内病变,为避免复发,必要时可手术切除。
3、膝关节运动伤病的预防与治疗:
膝关节是人体的承重关节,除了承受来自人体的绝对重量外,还需要承担运动中带来的反作用力,是运动伤病的高发关节。膝关节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韧带、半月板、软骨等不易再生的关节软组织,不仅涉及到关节内的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关节外因素而致伤。任何部位的软组织损伤都将影响训练质量的提高和竞技技术的发挥,因此,在体育运动中,加强自我防护的专业知识和保护措施尤为重要。在运动之前应充分热身活动,即便在夏季也应注意膝关节保暖;灵活运用大腿肌肉群,减轻膝关节承受来自地面的逆向冲击力。合理地安排运动量,以避免膝关节过度疲劳。加强膝关节活动范围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关节柔韧性。科学训练,注意运动姿势,适当补充维生素、钙剂等矿物质。训练或比赛结束后,应认真做好整理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在条件允许的运动项目中,穿用专业设计的膝关节固定带等运动护膝,减轻肢体对关节面的承重损害,防止膝部轴离位,抑制胫骨的前后移位和髌骨脱位,稳定膝关节,减少膝关节伤病的发生。切忌在伤病未愈的情况下继续训练或参赛,以免重复损伤,加剧伤病发展。膝关节一旦发生损伤,应立即停止运动,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处置,以减少淤肿,抑制疼痛,并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请有资质的医生予以诊治。
膝关节运动损伤因其性质和种类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同,总体上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诸如冷敷、热敷、护具固定、痛点封闭、理疗、药物、针灸、推拿按摩、中医中药、膏药贴、胶布疗法等,对较轻的或特定的运动损伤具有良好的康复护理效果,可缓解关节症状,延缓甚至避免手术,但是,对于韧带断裂、半月板破裂、关节内骨折等严重伤病,则必须手术治疗。在膝关节的日常运动防护或伤后、术后等康复治疗期间,在配合相关的常规治疗的同时,可使用专业性强的膝关节固定带等运动护膝,通过多层次的物理施压与固定,矫正关节的力学构造,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促使患部处于良好的静养状态,提高膝关节的日常运动防护或伤后、术后固定以及各种功能性锻炼防护与康复护理效果。
4、卡帝斯CK系列膝关节固定带等运动护膝产品介绍:
博道(大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卡帝斯CK系列膝关节固定带(运动护膝)等运动防护产品基于人体工学和运动医学的科学数据研制而成,采用3D设计、立体裁剪与加工工艺,使用透气性弹力本体、关节支架(支撑条)和辅助固定带,共同组成内、中、外3层立体施压与固定构造,矫正膝关节的生物力学构造,抑制膝关节内向、外向侧移以及胫骨前、后移动,减轻肢体承重,缓解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可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升膝关节的支撑力度,达到有效地稳定和保护膝关节的目的。
卡帝斯CK系列运动护膝吸湿透气,舒适可体,穿脱简单,具有固定力强、易动性好、重量轻等特点,可灵活调整施压强度,不影响关节运动和血液循环,适用于体育运动及日常健身运动中常见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膑腱炎(跳跃膝)、奥斯戈德氏病(胫骨结节骨骺炎、胫骨结节软骨病、生长痛)、髌骨劳损或脱位、半脱位等髌股关节疼痛综合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前滑囊炎、髌下滑囊炎、鹅足腱滑囊炎(鹅足肌腱炎、蛙泳膝)、腘窝囊肿(贝克囊肿)、髂胫束综合症(跑步膝)、股二头肌肌腱炎、腘肌腱炎、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交叉(十字)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下脂肪垫劳损以及膝关节外伤、骨折等膝关节急慢性运动伤病的固定与防护,是职业运动员和体育运动爱好者可以信赖的运动防护和康复护理产品。
温馨提示:
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博道产品或有更好的建议,可通过博道公司的网站或邮箱联系我们,以便共同研讨更多关于相关产品以及疾病的康复护理方面的知识。
本文的文字、图片等均为原创,引用时请注明出处。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作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肩关节的运动损伤与防护
下一篇:腰椎部的运动损伤与防护
相关推荐
- 冷敷与运动损伤09-12
- 腰椎部的运动损伤与防护09-12
- 腕关节的运动损伤与防护09-12
- 肌肉的运动性疲劳与加压护理09-12
- 膝关节的运动损伤与防护09-12
- 肘关节的运动损伤与防护09-12
- 肌肉损伤与运动防护09-12
- 肩关节的运动损伤与防护09-12
- 踝关节的运动损伤与防护09-12